欢迎访问企鹅电竞在线观看官网,客服在线等待您哦
全国咨询热线: 13359207812

成功案例

成功案例

当年德国总理施罗德被迫访华却敷衍接机!但达成一重要合作

时间: 2024-04-17 01:12:47作者: 成功案例

  2022年是中德建交50周年,半个世纪以来,中德关系稳定,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中德建交50周年之际,很多华侨、华人都积极行动起来,为中德友好合作搭建桥梁。

  7月1日至3日,法兰克福市举办第二届“中国节”活动,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和中国美食吸引了不少华侨华人和当地的民众驻足观看、品尝,广场上的人群挥舞着象征中德友好的旗帜,场面一派和睦,欣欣向荣。

  中德两国的经济合作繁荣,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日前发布的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对德国投资项目为149个,稳居投资来源国第三位,其中涉及机械制造与设备、汽车、消费品与食品、通信技术与软件等领域。

  “中国是对德投资三大重要来源国之一。整个欧洲来看,德国是最受中国投资者青睐的国家。”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专家托马斯·博扬说。

  当下,中德两国的合作伙伴关系十分友好,然而1999年,德国当时的总理施罗德的一次访华,却受到了冷漠的对待:接待人员屈指可数,几乎能够说是没人去接机。

  在中国的外交中,中国一向以热情好客著称,按照惯例,国家领导人到访,中国都会举行欢迎仪式,还会有电视台转播。

  但是1999年5月12日,施罗德的第一次访华,中国方面的“接机仪式”却显得十分敷衍:

  除了一些安全部门负责人和领导人的流程性迎接外,没有一点欢迎仪式,就连接待人员都寥寥无几,施罗德在中国的访问仅仅持续了28个小时。

  造成这种场面的,是啥状况呢?就在当地时间1999年5月7日晚到5月8日凌晨,施罗德访华前的几天,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对我国驻南大使馆投下5枚导弹,和大使馆一起毁灭在爆炸中的,还有我国的3名同胞,还有20多人受伤。

  5枚导弹来自不同方位的精准袭击证明了这次袭击并不是误伤,而是有意为之,起因本是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不肯接受美国抛去的橄榄枝,美国的行动竟然是轰炸我国使馆,这不仅是一场极其严重的外交事故,更是对我国的蔑视和挑衅。

  消息传到国内,国民震怒,但美国不仅没有歉意的表示,反而采取了无赖行径,西方媒体先是装聋作哑逃避事实,事情发生后的两三天里,《国际先驱论坛报》《金融时报》等西方极具代表性的政治报刊没有一点针对这件事的报道。

  5月10日到5月19日,《国际先驱论坛报》总共198版的新闻中仅有两篇涉及了此事,还被放在了报纸末尾部分,似乎想通过这种轻描淡写的态度减轻这件事的影响。

  一向号称公正的西方媒体装聋作哑,美国更是试图误导舆论,1999年5月10日,美国国防部部长科恩在采访中说:“那些参与确定目标的人错误地认为南联盟物资供应局位于这一被击中的地点,错误的情报导致了最初确定目标时的错误。”

  美国一经表态,之前采取逃避姿态的媒体立马活跃了起来,纷纷报道此事只是“意外”,还通过种种举例来印证这个观点。

  美国三大广播巨头之一的在未经调查的情况下,便用“无意轰炸”的说辞来为此事定性,《》则在5月12日引述美国官员的话称,美国此番“误炸”是因为“旧地图”的误导。

  这次事件引发了国际的关注,国际上有多达120多个国家的政府、政党、社会团体对外公开表达了对美方此番暴行的谴责,在美国的十几万华人也举行了公开的哀悼活动,这些都被西方媒体无视,只对美国的一面之词进行大肆报道。

  西方媒体的举动一反常态,往常他们对政治新闻、丑闻等消息抓住一点线索就不会放过,坚决打破砂锅问到底,在这次我国的驻外使馆遭遇轰炸,涉及到人员受伤或死亡并引起国际轰动的大事上,他们却公然偏袒美国,只把美国方面牵强附会的言论作为最终解释。

  随着国际舆论的发酵,西方媒体发现逃避无法得逞,就开始了新一波“恶人先告状”的操作——5月11日,《》发表社论《中国的真面目》。

  其中写道:“中国还无休无止地将米洛舍维奇塑造成英雄,北约则成了邪恶的帝国主义巨人……克林顿总统和北约其他领导人不为一个孤立的悲剧性错误而撤回正义之师是绝对正确的。”

  《》《国际先驱论坛报》《华尔街日报》等等媒体也紧随其后,以抹黑、曲解中国的方式,美化美国的暴行,并通过刊登美国驻华大使尚慕杰困在使馆的照片、歪曲事实的标题和报道把美国塑造成受害者的形象,试图引起大众舆论对美国的同情。

  除了报刊媒体,电视节目也在这场舆论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虚伪的政客以道貌岸然的嘴脸完全掩盖我国在此事件中的伤亡,仅仅走过场般地对“误炸”事件作出不痛不痒的“道歉”。

  因为这件事,中国上上下下愤怒的情绪达到了顶点,对北约的暴行进行了抗议,群情激奋的群众砸碎了美国大使馆的玻璃。

  作为北约成员国之一的德国选择在这种时候访问我国,几乎是为局势所迫,施罗德受到中国的冷遇已在他的意料之中,事实上,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能正常接待并与施罗德会谈,已经是展现了大国风范。

  所幸,1999年5月份的访华之行,施罗德用他的真诚和担当向中国表达了自己的诚意和歉意,修补了中德双方的关系,重新建立了中德双方的政治互信,也为中德双方日后的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后来,施罗德曾正面回答过关于当年为何毅然访问中国的原因,他说:他当时已经清楚局势带来的影响,也明白那次访华将会面临的境况,并且觉得正是因为情况特殊,那次访问才是更加有必要的。

  他对中国的境遇以及态度表示充分理解,以北约的名义发表了道歉声明,并通过电视节目进行广泛传播,虽然没有正真获得授权,但他的举动已经充分地表明他的态度和担当。

  正是因为施罗德的诚意,这一次失败的访华后不久,1999年11月,施罗德应邀再次访华,这一次的访问准备更充分,随行队伍庞大,中国也正式隆重地接待了他们。

  此次访问取得了良好显著的成果——中德达成了重要的经济合作,并且为以后的良好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两国团队签署了一系列的经济合作项目,其价值之高在当时的西方世界极为罕见。

  1999年,我国批准德国在华投资项目196个,德国实际在华投资13.73亿美元,批准从德技术引进合同662个,合同金额27.5亿美元。

  而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1999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0.58万元人民币。

  当时中国的改革开放颇有成效,世界工厂已具雏形,给中国投资无疑是明智的选择,两国的合作实现了双赢,德国获得了利益,而中国则得到了发展的机会,还吸收了德国的先进技术。

  历数欧洲国家的首脑,德国总理施罗德访问中国的次数最多,为中德关系合作发展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在他执政的期间,中国始终是德国对外最大的贸易往来伙伴。

  施罗德总理执政七年,期间六次访华,拓宽了两国的合作边界,将中德两国关系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两国关系的全面发展按下了快进键。

  截止2004年,施罗德在政期间的最后一次访华,来自中国商务部的统计显示,从1975年开始,德国已连续30年成为中国在欧洲最大的贸易伙伴;而据德方统计,中国自2002年起已超过日本成为德在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

  双边贸易额在5年内从始至终保持两位数的增长,2003年首次突破400亿美元,共计418.8亿美元,增幅高达50.7%,比10年前翻了两番。2004年1月至10月,双边贸易额已达436.4亿美元,增长31%,全年有望突破500亿美元。

  2005年后,施罗德虽然已经不在政,但仍保持着对中国的友好重视,经常访问中国,促进中德民间的友好交流,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施罗德作为中国的老朋友,还受邀前来参加,中国领导人热情地接见了他。

  2021年9月,施罗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反对欧洲对华采取强硬态度和施加制裁,并且强调德国不能参与任何形式的对华贸易战,更不能在经贸领域对中国进行限制,德中两国的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不仅应当得到延续,更应当得到加强。

  2021年11月,施罗德在第九届中欧论坛汉堡峰会上作视频致辞:“更好地理解中国,同时延续欧洲与中国之间的对话,在当前比过去任何一个时间里都更重要。”

  今年7月7日,以“创新、合作、共赢”为主题的2022江苏“对话德国”合作交流大会在常州举行。

  中德友好协会会长史明德出席会议并致辞,他表示,今年是中德建交50周年,50年来,中德关系保持高水平运行,双方通过持续深化务实合作实现了共同发展。

  以经贸领域为例,中德贸易额由建交之初全年不到3亿美元增至2021年的2400多亿欧元,德国不仅是中国在欧洲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中国也已连续六年成为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活动开幕式上,由德国专业团队运营的“德企孵化中心”揭牌,常州市人民政府与中国德国商会、中德(常州)创新产业园与德国商业银行分别签约;涵盖智电汽车、新医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多个领域的10个德资项目签约,总投资额约1.88亿欧元。

  “可以说,中德在过去50年的合作书写了一个相互成就的成功故事。”史明德总结道。

  对话,是为了更好地牵手,展望未来,延续中德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继续互利互惠,互相扶持发展,期待下一个“50年”的到来,仍是中国的努力方向和心向往之。

  《德国前总理施罗德:西方世界想要孤立中国的企图根本不可能成功》:央视新闻客户端